天生一個牛多喜——記喜劇演員李國文
撰文/以之
李國文(1931—2003),長沙市人,家境清貧,從小就幫父賣苦力,如推板車之類,他一路邊推邊唱花鼓戲。前面拉車的父親,罵他“窮快活”,他出語詼諧:“窮就不能快活?”他為了生活,還學過油案、白案、翻砂,做過螺扣,當過小販和吹鼓手等各種行業(yè),但喜愛花鼓戲秉性卻始終未變,成為街道業(yè)余劇團的“主要成員”。
1952年,長沙市文教局為改造茶樓酒肆的清唱藝人,舉辦花鼓戲訓練班,李國文聞訊,“冒失”地找上門去報考。恰好班里盡是女性,缺少男角。主教老師何冬保聽了他幾段唱,感到“這小家伙一唱就進戲了,還帶感情,是個好苗子”。當即與班主任商量,立即拍板,招收了這個唯一的男生。這年底,訓練班結業(yè),大多分配到長沙市新義花鼓戲劇團,而李國文卻是團長也是他的老師何冬保點名要的。從此,這個貧苦青年,走上了從藝之路。
1954年,為準備參加第二年的全省會演,由長沙市新義、民眾兩個花鼓戲團合作,排演現(xiàn)代小戲《中秋之夜》。描寫濱海漁民李大伯(何冬保飾),剛為兒子茂生,娶了一房媳婦金花(謝蓮英飾),臨近解放,不料兒子被國民黨抓丁去了臺灣。本是完美的一家,卻陷入父想子、妻念夫的凄涼境遇,盼望著早日解放臺灣,一家團圓,沒想到這一盼就是五年,盼回來的竟是被逼當了特務的茂生,父子、夫妻之間,產(chǎn)生了強烈的戲劇沖突。李國文進劇團雖然學演了不少戲,但現(xiàn)代戲卻是第一次,他扮演的茂生,沒有把人物概念化,他設想自己在臺灣也是在日夜思念親人的,當一見父親時父子抱頭痛哭,兩人都流下了眼淚,這是正常人性的流露,李國文進戲了,演來真實感人。當見到年輕貌美的妻子,這么多年盼著他守著他,父親如此健朗,家里如此整潔,都是靠妻子呀!李國文演出了人物的愧疚心態(tài),聽到金花深情訴說如何想你盼你時,茂生由愧疚而不安起來,妻子說得越動情,他則越發(fā)不安,乃至驚慌失措,讓金花發(fā)現(xiàn)破綻,人物終于在父親妻子的開導、感動之下,坦露真情,決心投案自首。此時,監(jiān)視他的特務頭子林士凡(胡華松飾)出現(xiàn),在面對槍口下,李國文把悔悟了的茂生,演得很有力度。總之,李國文扮演的人物,心理層次分明,“三見面”的表演各有不同,真實可信。受到與會的北京專家的贊賞。同時也被“省花”看中,不久,李國文就更上一層樓了。
李國文進入“省花”,因省、市花鼓戲的風格迥異,他經(jīng)歷了一個適應過程,相繼排演了《丑人計》《還牛》《看衛(wèi)星》《牛多喜坐轎》等劇目。代表作自然是膾炙人口的《牛多喜坐轎》。
這出戲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體制改革初期,發(fā)生在一個瀕湖貧困生產(chǎn)隊里的故事。全劇以老實農(nóng)民牛多喜為中心,通過養(yǎng)鵝、搜鵝、關鵝、哭鵝、殺鵝、吃鵝、藏鵝一系列喜劇性的情節(jié),展開了普通農(nóng)民與極左“學大寨”工作組的矛盾沖突,特別是一些細節(jié)的描寫,如為了“割資本主義尾巴”,雞鴨鵝每戶只許養(yǎng)一只,公的還要做“絕育手術”,母的生了蛋就會產(chǎn)生資本主義泛濫,而出修正主義。工作組還將牛多喜養(yǎng)的改善生活的白鵝關進“收容所”“掛牌游鄉(xiāng)”,牛多喜還去“探監(jiān)哭鵝”。這一系列荒唐事,笑料百出,卻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到辛酸,因為它深刻揭示了農(nóng)民在那個時代的悲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新的農(nóng)村改革政策,使牛多喜和鄉(xiāng)民們得到解放,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種植、飼養(yǎng)的夢想得以實現(xiàn)。
李國文扮演牛多喜,首先在外型塑造上就很傳神。面如滿月的臉龐,稍黑微胖,五短身材,再加上化裝師的造型,一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形象,似乎就在你的面前。當然更重要的是他那風趣幽默的表演,試舉二例:他家養(yǎng)的鵝,被工作組關進了“收容所”,他竟然提著菜籃去送牢飯。這一細節(jié)從客觀上說,是對極左的強烈諷刺,但作為劇中人的牛多喜,李國文沒有把“送飯哭鵝”當作鬧劇來演,卻是演得情感真實,“白鵝見他伸長頸,他見白鵝淚汪汪。”唯其真實,才使觀眾在笑聲中,產(chǎn)生對這一老實農(nóng)民的同情憐憫。又如牛多喜為保護他那只良種小鵝,裝病“坐轎”,將鵝藏在轎內,這一段進城的表演,配合著那節(jié)奏起伏的臺步,十分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充滿了喜劇氣氛。沒想到途中碰上了秦干部,于是產(chǎn)生了攔轎、下轎、搜鵝等一系列戲劇沖突,李國文憑借他扎實的生活底蘊,把一個又害怕又舍不得鵝的農(nóng)民的微妙心理,揭示得淋漓盡致,演來妙趣橫生。還有結尾的一個細節(jié),更為生動深刻。飽受極左折磨的牛多喜,從區(qū)委書記手里接過中央關于農(nóng)村工作撥亂反正文件時,他心存疑慮:“這是真的嗎?”以為是夢,咬了一下大姆指,感到痛了,才相信這是真的。李國文把人物從疑慮到欣喜的心理變化,均在這“咬指”的細節(jié)之中,演得真實而又感人。
著名花鼓戲演員鐘宜淳說,“李國文演戲,可說戲如其人,一上場他就進到人物中去了。看他的喜劇,是一種藝術享受。特別是《牛多喜坐轎》,他硬是把牛多喜演絕了。”觀眾贊揚他“真像牛多喜,天生的一樣!”
李國文在臺上逗人笑,在臺下也逗人笑,因他有一肚子的民間故事。鐘宜淳說,她們經(jīng)常找他講故事聽,每次都被他的幽默風趣,逗得前俯后仰。他在講民間故事中,還經(jīng)常賣點關子,如“且聽下回分解”之類,就更激起她們要聽的興趣,橫直纏著他講。李國文這一生似乎是給人們的“笑”而活著的。
《牛多喜坐轎》李國文飾演牛多喜
《三里灣》李國文飾演范登高
地址: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 電話:0731-87654321 E-mail:hnshgx@163.com
版權所有: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 湘ICP備20230157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