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_98色婷婷在线_AV免费网址在线观看_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_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_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_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_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_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_小婕子伦流澡到高潮视频

吹盡狂沙始到金——記著名花鼓戲表演藝術(shù)家周回生

字體: 【大】 【中】 【小】

  

  撰文/殷 婷

  “我唱花鼓戲完全是個偶然。”說起自己的藝術(shù)人生,國家一級演員、時任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業(yè)務(wù)副院長的周回生感慨萬分,“那時,文藝青年幾乎都是妹子,沒得伢子。‘妹子’也是妹子演,‘伢子’也是妹子演。我屋里世世代代都是種田的,沒得一點文藝細胞。”

  《求訣》周回生飾演瘦子

  七十年代的中國,全國上下都在忙著組建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在這種火熱思潮的推動下,安鄉(xiāng)縣來到下面的公社、學(xué)校四處張羅著招攬、挖掘文藝人才,尤其是當時極為稀缺的“伢子”。于是作為伢子,包括周回生在內(nèi)的幾個人被推薦去了縣里。那是周回生第一次走進縣城,看到了鄉(xiāng)村之外的世界,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表演。

  “我記得當時是考小品。一個開水壺燒開了,你拿起來倒水。我從來沒參加過任何演出,沒得半點表演經(jīng)驗。但我有生活,我曉得燒開的水壺,那個壺把是很燙人的。所以就把這個怕燙——試摸——小心提起——慢慢倒水的感覺演了出來。考官們一看很滿意,講‘這個伢子還是有點表演天賦’,就這樣把我留了下來。”

  人生的第一次演出就獲得好評,還成功地考進了縣級劇團,走出了生活了十幾年的小鄉(xiāng)村。這對原本有些自慚形穢的周回生來說無疑是一針極好的強心劑,“原來我還有演戲的天分啊”,面對生活的曙光,這位來自農(nóng)村的少年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用明亮的眼睛好奇而專注地觀察著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群,他第一次認真思考什么是人生,自己應(yīng)該為將來做些什么。

  《書房調(diào)叔》周回生飾演叔叔

  《書房調(diào)叔》赴臺交流版選段周回生飾演叔叔

  當時,同周回生一起招進劇團的還有十幾個孩子。后來因為出去讀書或是吃不得苦放棄了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后,那一批進來的孩子只剩下他一個人。命運的第一次大浪淘沙,周回生經(jīng)住了考驗,站住了腳跟,事后的事也證明了,凡是能經(jīng)住考驗留下來的人,往往是最適合的、可以吃這碗飯,并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成績的人。

  周回生進來的安鄉(xiāng)縣花鼓戲劇團,雖說只是個縣級劇團,但是由1956年來安鄉(xiāng)縣演出的長沙市藝聯(lián)楚劇團改編而成,所以,這個劇團的演出路子跟省里的演出風格近似,表演實力也是相當不錯的。1971年,為恢復(fù)、振興花鼓戲,領(lǐng)導(dǎo)又將這批老班子的藝術(shù)家們?nèi)伊顺鰜恚粋€一個請進了劇團,要他們帶這批年輕學(xué)生。“當時條件很簡陋,都是用板車把老師們的行李拖到劇團。而且這些老藝術(shù)家們進團時都沒得編制,一兩年后才落實了政策解決了問題。我們這些新招的文藝青年還先解決,他們還后解決,但他們沒有怨言。他們一心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畢生所學(xué)所得全部教給學(xué)生,讓花鼓事業(yè)后繼有人。他們的職業(yè)道德、他們在藝術(shù)上的傳幫帶,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在安鄉(xiāng)十年,學(xué)到了好多東西,很多教誨是我一生都難忘的,也是我一直牢記并踐行的。”憶起當年的點點滴滴,師恩難忘,周回生言語間充滿了感激之情,眼睛有著濕潤的淚光。

  演員要靠戲來磨。不排戲,不多演戲,是成不了好演員的。 周回生學(xué)戲,有目共睹的勤奮刻苦。無論是現(xiàn)代戲《沙家浜》《杜鵑山》等,還是傳統(tǒng)戲《追魚記》《二度梅》等,都一一嘗試,從不怯場,從不局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握角色,認真研究人物性格。“演什么就要像什么。”周回生說,“我記得有一次,省湘劇院到安鄉(xiāng)演出《胭脂》,我有幸看了著名戲曲演員李開國演的那場。他演的小生那叫一個好哇,我很受震撼。當時就心想,我一定要向他學(xué)習(xí),我一定也要演這么好。于是天天跑去看他的戲,研究他是如何刻畫人物的,他在臺上是怎樣走臺步,他的眼神他的手指是怎樣運用的。后來,我聽別個說,他也看了我演的《梁祝》,看完戲后講‘一個縣里的劇團有這么多這么齊嶄的年青人,這些伢妹子整體的藝術(shù)感覺藝術(shù)層次很不錯’。我們聽了心里高興極了。”

  在十幾歲的孩子眼里,能聽到像李開國那樣的名角這樣高地評價自己、評價自己的劇團,無疑是這世上最開心最讓人榮耀的事了。作為省級劇團,尤其是作為全省演出風向標、引領(lǐng)社會風尚的省花鼓戲劇院,在周回生心里更是世上最高的藝術(shù)殿堂。他從未想過,終有一天,他也能走進這個殿堂,并且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為這座殿堂譜寫了一曲光輝燦爛的樂章。

  《夕照青山》周回生飾演喻春生

  “那時我看省花覺得高不可攀,覺得以我那水平去省花是極不現(xiàn)實的想法。后來,為了解決夫妻兩地分居的問題,1980年,我就麻起膽子來省里考試。可即使到了省里,也沒敢考省花,而是先報了市花試下運氣,結(jié)果市花沒考起。怎么辦呢?沒想到,這時候機遇來了。”周回生津津樂道,“那時省花剛好建院分團需要小生,這就是機遇。但當時的考試相當嚴。省花組織了由余譜成、張堅、凌國康等一批藝委會成員和業(yè)務(wù)骨干在排練廳進行面試考試。老師雖然覺得我各方面還行,但又因為我人太瘦,怕上臺效果不好,于是又考第二次。要我化個妝,把戲服穿起來讓他們看看。結(jié)果張堅導(dǎo)演一看說可以,要我回去聽通知。”

  雖然張導(dǎo)說可以,雖然說了等聽通知,但到底行不行,中途會不會有變故?會不會有新的小生在后面報名把自己給比下去了?一千種可能一萬個想法,在周回生的心中翻騰。在等通知的一個月時間里,他內(nèi)心充滿了忐忑,時而期望著激動著,時而又自我幻滅陷入痛苦,一個月的時間感覺像是過了好幾年。終于,等來了“省花”到安鄉(xiāng)的商函。后來據(jù)這兩位前來搞商調(diào)的同志講,這是省花搞商調(diào)時間最短的。不過對于天天在針尖麥芒上度日的周回生來說,卻像是度過了這輩子最漫長的時光。但煎熬是值得的。前期有多么痛苦難熬,后面的喜悅和痛快就有多么巨大多么酣暢淋漓。

  “我唱花鼓戲完全是個偶然。”說起自己的藝術(shù)人生,國家一級演員、時任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業(yè)務(wù)副院長的周回生感慨萬分,“那時,文藝青年幾乎都是妹子,沒得伢子。‘妹子’也是妹子演,‘伢子’也是妹子演。我屋里世世代代都是種田的,沒得一點文藝細胞。”

  《求訣》周回生飾演瘦子

  七十年代的中國,全國上下都在忙著組建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在這種火熱思潮的推動下,安鄉(xiāng)縣來到下面的公社、學(xué)校四處張羅著招攬、挖掘文藝人才,尤其是當時極為稀缺的“伢子”。于是作為伢子,包括周回生在內(nèi)的幾個人被推薦去了縣里。那是周回生第一次走進縣城,看到了鄉(xiāng)村之外的世界,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表演。

  “我記得當時是考小品。一個開水壺燒開了,你拿起來倒水。我從來沒參加過任何演出,沒得半點表演經(jīng)驗。但我有生活,我曉得燒開的水壺,那個壺把是很燙人的。所以就把這個怕燙——試摸——小心提起——慢慢倒水的感覺演了出來。考官們一看很滿意,講‘這個伢子還是有點表演天賦’,就這樣把我留了下來。”

  人生的第一次演出就獲得好評,還成功地考進了縣級劇團,走出了生活了十幾年的小鄉(xiāng)村。這對原本有些自慚形穢的周回生來說無疑是一針極好的強心劑,“原來我還有演戲的天分啊”,面對生活的曙光,這位來自農(nóng)村的少年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用明亮的眼睛好奇而專注地觀察著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群,他第一次認真思考什么是人生,自己應(yīng)該為將來做些什么。

  《書房調(diào)叔》周回生飾演叔叔

  《書房調(diào)叔》赴臺交流版選段周回生飾演叔叔

  當時,同周回生一起招進劇團的還有十幾個孩子。后來因為出去讀書或是吃不得苦放棄了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后,那一批進來的孩子只剩下他一個人。命運的第一次大浪淘沙,周回生經(jīng)住了考驗,站住了腳跟,事后的事也證明了,凡是能經(jīng)住考驗留下來的人,往往是最適合的、可以吃這碗飯,并能憑借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成績的人。

  周回生進來的安鄉(xiāng)縣花鼓戲劇團,雖說只是個縣級劇團,但是由1956年來安鄉(xiāng)縣演出的長沙市藝聯(lián)楚劇團改編而成,所以,這個劇團的演出路子跟省里的演出風格近似,表演實力也是相當不錯的。1971年,為恢復(fù)、振興花鼓戲,領(lǐng)導(dǎo)又將這批老班子的藝術(shù)家們?nèi)伊顺鰜恚粋€一個請進了劇團,要他們帶這批年輕學(xué)生。“當時條件很簡陋,都是用板車把老師們的行李拖到劇團。而且這些老藝術(shù)家們進團時都沒得編制,一兩年后才落實了政策解決了問題。我們這些新招的文藝青年還先解決,他們還后解決,但他們沒有怨言。他們一心想的是如何把自己畢生所學(xué)所得全部教給學(xué)生,讓花鼓事業(yè)后繼有人。他們的職業(yè)道德、他們在藝術(shù)上的傳幫帶,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在安鄉(xiāng)十年,學(xué)到了好多東西,很多教誨是我一生都難忘的,也是我一直牢記并踐行的。”憶起當年的點點滴滴,師恩難忘,周回生言語間充滿了感激之情,眼睛有著濕潤的淚光。

  演員要靠戲來磨。不排戲,不多演戲,是成不了好演員的。 周回生學(xué)戲,有目共睹的勤奮刻苦。無論是現(xiàn)代戲《沙家浜》《杜鵑山》等,還是傳統(tǒng)戲《追魚記》《二度梅》等,都一一嘗試,從不怯場,從不局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把握角色,認真研究人物性格。“演什么就要像什么。”周回生說,“我記得有一次,省湘劇院到安鄉(xiāng)演出《胭脂》,我有幸看了著名戲曲演員李開國演的那場。他演的小生那叫一個好哇,我很受震撼。當時就心想,我一定要向他學(xué)習(xí),我一定也要演這么好。于是天天跑去看他的戲,研究他是如何刻畫人物的,他在臺上是怎樣走臺步,他的眼神他的手指是怎樣運用的。后來,我聽別個說,他也看了我演的《梁祝》,看完戲后講‘一個縣里的劇團有這么多這么齊嶄的年青人,這些伢妹子整體的藝術(shù)感覺藝術(shù)層次很不錯’。我們聽了心里高興極了。”

  在十幾歲的孩子眼里,能聽到像李開國那樣的名角這樣高地評價自己、評價自己的劇團,無疑是這世上最開心最讓人榮耀的事了。作為省級劇團,尤其是作為全省演出風向標、引領(lǐng)社會風尚的省花鼓戲劇院,在周回生心里更是世上最高的藝術(shù)殿堂。他從未想過,終有一天,他也能走進這個殿堂,并且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為這座殿堂譜寫了一曲光輝燦爛的樂章。

  《夕照青山》周回生飾演喻春生

  “那時我看省花覺得高不可攀,覺得以我那水平去省花是極不現(xiàn)實的想法。后來,為了解決夫妻兩地分居的問題,1980年,我就麻起膽子來省里考試。可即使到了省里,也沒敢考省花,而是先報了市花試下運氣,結(jié)果市花沒考起。怎么辦呢?沒想到,這時候機遇來了。”周回生津津樂道,“那時省花剛好建院分團需要小生,這就是機遇。但當時的考試相當嚴。省花組織了由余譜成、張堅、凌國康等一批藝委會成員和業(yè)務(wù)骨干在排練廳進行面試考試。老師雖然覺得我各方面還行,但又因為我人太瘦,怕上臺效果不好,于是又考第二次。要我化個妝,把戲服穿起來讓他們看看。結(jié)果張堅導(dǎo)演一看說可以,要我回去聽通知。”

  雖然張導(dǎo)說可以,雖然說了等聽通知,但到底行不行,中途會不會有變故?會不會有新的小生在后面報名把自己給比下去了?一千種可能一萬個想法,在周回生的心中翻騰。在等通知的一個月時間里,他內(nèi)心充滿了忐忑,時而期望著激動著,時而又自我幻滅陷入痛苦,一個月的時間感覺像是過了好幾年。終于,等來了“省花”到安鄉(xiāng)的商函。后來據(jù)這兩位前來搞商調(diào)的同志講,這是省花搞商調(diào)時間最短的。不過對于天天在針尖麥芒上度日的周回生來說,卻像是度過了這輩子最漫長的時光。但煎熬是值得的。前期有多么痛苦難熬,后面的喜悅和痛快就有多么巨大多么酣暢淋漓。

  “一個角色的塑造和成立,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一個演員個體的差異。每個演員的條件都不一樣,只有根據(jù)你獨有的別人沒得的比不上的條件來創(chuàng)造這個角色,才能演出別個演不出,想學(xué)又學(xué)不到的味道和感覺。”多年前苦苦尋解的問題,終于在多年后的舞臺摸爬滾打的實踐中找到了答案。周回生說,“我很感激省花的老師們,他們真的是誨人不倦,不管是哪一個都一樣的認真教導(dǎo)。不像以前的老戲班子,這個師傅教那個師傅就不會教你。省花的老師們就不會這樣,只要他們看到問題就會提出來指點你。不管這意見提得對不對,都會講給你聽供你參考。這對你的幫助是極大的。就是因為這種無處不在的能量,只要你是個比較好的苗子,只要你肯努力,在省花就一定會有大的作為。”

  而那時候,從事文藝工作的人們,也確實時時刻刻把毛主席在延安的講話“文藝服務(wù)人民大眾”作為自己的人生理念和信仰。“當時上山下鄉(xiāng),我們走遍了縣里所有的地方,每到一個地方別個都是殺豬宰羊。那時不像現(xiàn)在演出住賓館,演員都是自己背背包,自己提桶子。演出完后就到生產(chǎn)隊去,一個村民屋里住幾個演員,演員和村民之間沒有任何隔閡,非常熱情,那種親和度那種凝聚力,現(xiàn)在是很難找到了。”說到這,周回生的思緒似乎飄入到遙遠的時空,神情飛揚著幸福的光彩,“那時,我們演出每到一個地方,按計劃演一兩場后,村民還不準走,說沒看夠。下一個地方的人跑來接我們,他們還是不肯放行,說沒看夠。搶班子咧。那時的條件現(xiàn)在看來很苦,但精神卻很愉悅。”

  我想,正是因為親身體驗過那段幸福的歲月,親身感受到了老百姓對文藝工作者的敬仰和感情,雖然經(jīng)濟收入不高,但文藝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很高;雖然物質(zhì)生活匱乏,但文藝工作者的精神生活富足。正是因為這段寶貴的記憶、這份難舍的情懷,在八十年代末期,當戲曲陷入低迷徘徊的歷史時期時,像周回生這樣一大批文藝工作者才能摒棄世事浮華,始終堅定地固守著戲曲舞臺,守護著這片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家園。

  “文化改革,思想解放,老百姓的娛樂不光是戲曲還有別的很多可選擇的東西。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我不能理解的是:戲曲作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不僅豐富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還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尤其在我們農(nóng)村,很多貧困的人口,他們很多人沒有上過什么學(xué),他們思想道德的啟蒙,對人生人性的認知,都是從我們戲曲中學(xué)到的。像這樣好的傳統(tǒng)文化怎么能丟失呢?不能丟失!丟失了就沒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就沒有靈魂,沒有歸宿感。”

  然而,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在八十年代末,在全國一下子就死了不少文藝團隊,戲曲大傷元氣,許多從藝人員紛紛轉(zhuǎn)行分流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堅守這個行業(yè),如何守住戲曲這個陣地?走還是不走?這是當時擺在周回生,以及全國許多戲曲從業(yè)人員面前的問題。“我這個人,天生就比較蠢一點。從參加工作就學(xué)的花鼓戲,學(xué)的這個行當。雖然前面有了一點小成績,但總覺得還不滿足,總覺得自己應(yīng)該還要有所建樹才好。如果離開了這個舞臺,下海或是改行到別的單位去上班,我還是覺得不甘心。所以就留了下來。”周回生用幽默自嘲的方式,以一種輕描淡寫的口吻,敘說著那時的酸澀凄涼。那次分流對省花的沖擊很大。以前演出是滿滿的兩個團,現(xiàn)在勉強拼湊也整不齊一個團,行當?shù)娜笔?dǎo)致無法完整地演出一個戲。難道,劇團就這樣完了嗎?“不能坐著等死!必須走市場。劇院便動腦筋與省消防總隊合作創(chuàng)作了一臺消防晚會。那時全國別的院團都沒搞過這種晚會。后來見我們到處巡演,效果好、效益也好,別的團就紛紛效仿學(xué)習(xí)。”

  就這樣,在夾縫中求生存。命運的狂風巨浪呼嘯而過,像周回生這樣的一批人,艱難但卻堅定地留了下來。他們一點點地做起,始終堅守著這個已不太景氣的陣地和家園。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著,慢慢地,生活像茶葉漸漸去除了苦澀,散發(fā)出由淡漸濃的清香來。

  《生肖坳》周回生飾演沙灘龍

  1995年,因在《羊角號與BP機》中成功飾演福跛子一角,周回生榮獲文化部頒發(fā)的表演獎及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這些獎給了他很大的肯定,讓他覺得自己總算沒白吃苦,也讓他對后來的日子有了更大的期盼。

  于是,1996年,當小品這種藝術(shù)形式在全國大受歡迎時,省花爭取到了全國小品比賽的舉辦權(quán)。“其實我們是戲曲院團,小品本不是我們的創(chuàng)作方向。但為了參賽還是想了很多辦法,排了一個寓言體的小品《求訣》。三個人物如何典型化?每個人的特點在哪里?費了不少腦筋。后來把葉俊武飾演的角色定位為憨胖矮,我演的要迂高瘦,另一個演員就是個撮把子,在臺上要放肆去撮。幾天摸爬滾打搞下來,因為形象極富喜劇性,比賽時我一出場便是一陣熱烈的掌聲。其他院團都來看,大兵他們也在,看完演出后跑到后臺來講,說這個小品的風格跟當時出現(xiàn)的其他小品完全不同,這種體裁應(yīng)該會成為以后的潮流。后來《求訣》受到認可,到北京演出,獲第二屆全國小品比賽文化部表演獎,同年榮獲湖南省戲劇芙蓉獎。央視1、 2、3、8、11臺都播過蠻多次。作為一個戲曲劇團能排出這樣風格的一個小品,能達到這樣一種水平確實很不容易。而且不僅小品得了金獎,里面的三個演員也全都得了獎。這在當時非常少見。”

  小品的演出讓周回生在藝術(shù)道路上多了一次探索和鍛煉的機會。他對角色的理解和把握,以及適應(yīng)度、可塑性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997年,在《下里街的伢妹們》中飾金牛,榮獲田漢表演獎;2000年在《阿彌石》中飾演許有庚,榮獲湖南省第三屆新劇(節(jié))目會演表演獎。(未完待續(xù))

  《連升三級》周回生飾演張福來

  2001年,周回生迎來了他藝術(shù)人生的最大輝煌。院里抓了一個重點劇目《老表軼事》。

  開始時,周回生到底飾演哪個角色,領(lǐng)導(dǎo)和創(chuàng)作班子是有爭議的。“老表”到底由哪個來演,有幾個人選。周回生是演劇中的“毛澤東”還是演“老表”,也沒決定。最后,綜合各方面的條件,經(jīng)過反復(fù)的研究和對比,還是決定由他來飾演主角“老表”。“那時候,我看完劇本,很喜歡老表這個角色。人物寫得很豐滿,但要演出來很難。戲份很重,上臺后休息時間都沒得。但我想,如果我能把一個這么難演的角色都能拿下來的話,對我而言將是一個很好的挑戰(zhàn)和鍛煉機會。于是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演好這個角色。我在老表這個角色身上確實下了很大的功夫。從第一稿的劇本開始,童小陽導(dǎo)演他是一天改一場戲。我們演員當天排的劇本當天才能看到,當天看到當天就要拿下。排練任務(wù)很重。但沒人叫苦。硬是一天一場,七場戲七天就拿了下來。立起來后,廳里來看立體劇本,感覺基礎(chǔ)不錯,提了不少意見。有個意見就是要我按《討學(xué)錢》里張先生的感覺放大去演。但我想,完全按張先生去演是不行的。人物跟人物不一樣,那是張先生這是老表。但老表跟張先生的那種迂腐氣,那種書生的傲骨是相通的。可以有影子,但不能相同。在形體上、語言節(jié)奏上,我要另外再想辦法。后來就找到一個外形、舉手投足的方式,給老表這個人物一個規(guī)范。演出來后,效果很好。有評論家說我走路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臺步,這種走法就是老表而不是別的什么人的走法。”

  正因為周回生把一個身處時代變遷中迂腐清高的老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刻畫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在戲曲舞臺上塑造了一個嶄新的藝術(shù)形象,贏得了專家領(lǐng)導(dǎo)的廣泛贊譽。在2003年湖南省首屆藝術(shù)節(jié)上一舉奪金,榮獲優(yōu)秀主演獎,同年獲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2004年在杭州舉辦的第七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上,該劇奪取了我國舞臺藝術(shù)的最高獎——文華大獎,周回生榮獲“文華表演獎”。北京專家李春熹評價說:“《老表軼事》讓我們看到一個正直的酸腐氣十足的文人形態(tài)……看到他性格的沖突性,這種基于性格和需要改變生活狀態(tài)的矛盾所產(chǎn)生的不和諧而發(fā)出的喜劇性,是戲曲舞臺上很少有的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喜劇人物,這個戲最大貢獻就在于此。許多年后,人們也許會忘了這個戲所傳達的思想理念,但是這個人物,這個性格,卻會永遠地留在舞臺上。所以,這個戲不但是傳達了美好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個非常獨特有意思的喜劇人物。”2009年,《老表軼事》進入國家舞臺藝術(shù)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成為我省第一臺進入精品工程的舞臺劇。周回生也因其突出貢獻,成功塑造了該劇的主要角色“老表”——文有章,而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榮記一等功。

  “雖然我在這個人物身上花了不少的功夫。但這個戲的成功,一是劇本寫得好,人物很豐滿。二是導(dǎo)演,對成功起到很大的作用。還有我們的主創(chuàng)班子、其他的演員們的辛勤付出。一個藝術(shù)作品的成功是各方面的,光靠哪一個方面是不行的。前一階段我們有很多精品,比如《劉海砍樵》《野鴨州》等,但《老表軼事》是我們后一階段達到的一個很高的高度。我這么說,不是因為它的獎拿了好多好多,而是在綜合藝術(shù)上,在品質(zhì)上,在各個方面,這個戲做到了相當?shù)木隆?dǎo)演、劇本、舞美,都達到了一個相當?shù)母叨取?梢哉f是一個典范。這是我們這個創(chuàng)作團隊這么多年來辛勤付出努力得到的一個比較好的正回報。”周回生感慨道,“這個戲成就了一批人。我們院24個國家一級大多都是得益于這個作品。不斷地出作品,又有一個這么高的作品作代表,你在這個團隊中努了力,別人會承認你,所以才能評到一級。沒有作品就出不了人。像我們的《老表軼事》,別人看了都覺得這是一個整體水平都相當好的演出團體。作為一個演員,能碰到這樣好的戲這樣好的角色給你演,這是個幸事。但一個演員哪怕再有本事,水平再高,要是碰不到這樣好的戲,這樣一個好的角色,尤其是別人演也適合、你演也適合的話,就顯不出你的獨特性,出不了你的成就。所以說,這是命運給我的眷顧。我對此充滿感激。作為一個演員,能遇到這樣一個角色能讓你發(fā)揮你所有的能量,是件很幸福的事。能遇到省花這樣一個團結(jié)向上的集體,所有的人都對你演的這個戲傾注他們?nèi)康男难@更加是你的福分。雖然你是紅花,他們是綠葉,可沒得他們的努力,沒有眾星來捧月,你有再大的本事也成不了氣候。”

  《老表軼事》周回生飾演文有章

  《老表軼事》周回生飾演文有章

  感激生活的賜予,無論是機遇還是磨難,一一接納,用心化解、感悟,像春蠶不停地嚼進粗桑,終有一日會吐出讓世人為之瞠目的美麗絲綢。所以,無論是初入團的周回生,還是在戲曲存亡分流時期中的周回生,還是榮獲我國舞臺最高獎項后的周回生,無論在哪一個時期,他都在用心地鉆研劇本的角色,在認真地對待每一次演出。“要對得起你這份工作這份工資,要對得起別個給你的稱贊和待遇,要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力所能及的一定要做,力所不能及的以后也要想辦法做到。這是我的原則。”

  作為一個演員,他在舞臺上塑造了眾多形象迥異又生動豐富的人物,得到了全國觀眾和藝術(shù)專家的認可。同時,作為一個業(yè)務(wù)副院長,他又要高瞻遠矚,心系并致力于劇院的長遠發(fā)展。在演藝事業(yè)和行政管理上,怎樣做到兩者兼顧?尤其在21世紀的今天,戲曲蕭條、市場越發(fā)萎縮的時期,無論是對院長還是對一名藝術(shù)家而言,都是一個極其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

  “從當演員到副團長、團長再到業(yè)務(wù)副院長,一步步走來,確實感受很深。”說起當演員和領(lǐng)導(dǎo)的心路歷程,尤其是新時期如何發(fā)展劇團重鑄輝煌時,作為湖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花鼓戲傳承人的周回生,眉頭緊鎖,神情凝重起來,“當演員,把演出搞好,把角色塑造好,得到觀眾認可,目的就達到了。而當院長,就要考慮整個劇院的業(yè)務(wù)發(fā)展,如何把劇目推進市場,要考慮如何提高市場的認可度。我們省花這樣輝煌的表演團體,老一輩的藝術(shù)家們已相繼退休,離開了舞臺,現(xiàn)在又遇到這種戲曲整體環(huán)境萎縮的變化,如何在風浪中站住腳跟,經(jīng)受住考驗,如何讓這曾經(jīng)的輝煌繼續(xù)輝煌,讓你的觀眾群不流失,而且還要想辦法擴大觀眾群?作為抓業(yè)務(wù)的副院長,我很擔心。我想來想去,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人’。沒有人就沒有作品。沒作品,人家是會忘記你的。現(xiàn)在地市劇團搞得蠻紅火,他們想趕超甚至想替代省花,這是一種很好的競爭。他們想超過是對的,他們前面有個目標,有動力。作為我們來說,別人在加速,我們怎么辦?如果還是現(xiàn)在這個速度肯定會被超過。我們團過去的藝術(shù)輝煌跟現(xiàn)在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藝術(shù)人才的狀況相比,讓人憂慮。如何做好人才隊伍建設(shè),是我目前想得最多的,也是我現(xiàn)在正在努力想辦法解決的問題,但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長期的。”

  面對戲曲市場的萎縮,前景的暗淡,到底值不值得這么努力?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都淪落成“遺產(chǎn)”了,干脆散了算了。“我還是覺得,既然我們從事了這個職業(yè),進了這行,就要堅守。我認為,人生有時候就是一個輪回。你看時裝界,好多年前的衣服款式現(xiàn)在又翻出來穿,說是好看,可見人的審美有個輪回。我認為我們的戲曲,將來總有一個能發(fā)揮作用的平臺,我們國家、中國的老百姓,是需要戲曲這個行業(yè)的。這是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發(fā)展到現(xiàn)在,人們習(xí)慣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文化現(xiàn)象。如果丟掉,老百姓的心里會空一塊,靠什么去填?西方文化、外來文化嗎?這是一種滲透,是侵蝕,要不得!我認為戲曲是不會消亡的,至少目前不會。你看花鼓戲會消亡嗎?不會。只要有湖南人,只要有長沙話,就有花鼓戲。人們需要這些東西來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人們離不開它。另外,我們自己也要努力,不能等靠要,一定要培養(yǎng)人才,不能斷代。一種風格需要人去延續(xù),若是斷了,想要重新接起,很難。我現(xiàn)在最頭痛的就是人才的渠道。政策上給的扶持力度還不夠。限制了我們。戲曲真若消亡了就是把我們傳統(tǒng)文化根基的一部分剝掉了。這是千古罪人。我相信我們的戲曲,尤其是我們的花鼓戲應(yīng)該會有一個比較美好的未來,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希望調(diào)動每個人的積極性。改革應(yīng)該改的是機制而不是體制。我一直跟團里講這個,要把分配機制改好,不能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要把取得成績的藝術(shù)家的待遇提高,并不僅僅是為了這些付出辛勞的藝術(shù)家們,更是為了給后面那些新來的或是想從事這個行業(yè)的年青人一個指望,給他們樹立一個目標、一個燈塔。要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才會有向上的動力。這個問題不是我們能解決的,我們只有呼吁。我真希望,我講的這番話,有更多的人尤其是上面的領(lǐng)導(dǎo)階層聽到。真希望我們這些戲曲劇團要政策就給好政策,尤其是要給對政策!”

  這,就是周回生。愛戀花鼓,癡迷花鼓,愿為花鼓奉獻終生,敢為花鼓仗義執(zhí)言。如果有來生,我相信,不管是這輩子、下輩子,還是下下輩子,像他這樣一腔熱血、肩挑戲曲傳承重擔的人,一定會在一個又一個的輪回中,義無反顧地,一次又一次投身舞臺。因為,對他們來說,他們就是為戲而生,為戲而來。他們的人生因戲精彩,因戲豐足,也因戲而始終感恩生活、默默付出、無怨無尤。

地址: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 電話:0731-87654321 E-mail:hnshgx@163.com

版權(quán)所有: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 湘ICP備2023015723號